大冶资讯网

乾照光电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19 09:26:05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乾照光电(300102)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开展情况


(资料图)

1、从事的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更,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全色系LED外延片和芯片及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和芯片,为LED产业链上游企业。

LED芯片LED外延片砷化镓电池

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5,613.26万元,同比上升39.55%;实现营业利润-9,635.89万元,同比下降470.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78.84万元,同比下降865.47%。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受LED行业环境影响,市场需求放缓,LED芯片售价下降,致使公司芯片收入同比下降;另一方面,部分生产线减产,受固定成本摊薄因素影响,致使部分芯片成本有所上升。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金额同比增加,致使净利润同比下降。

3、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依据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按年、季、月的实际需求及供应趋势分析制定详细的采购方案。由采购部统一负责,选择多家实力雄厚、交货及时、服务意识好的供应商作为供货渠道,保证材料的正常供给。

(2)研发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起以半导体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产品性能为目标,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平台,以质量控制体系为保障的技术发展模式。瞄准国内外市场和潜在市场,组织研究、攻关和创新,使企业不断地造就一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公司具备强劲的发展后劲。公司已制定了符合ISO9001及IATF16949标准的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程序、产品质量手册、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研发人员奖励标准、研发人员教育培训及考核管理办法、专利申请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完备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基本涵盖了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构建了健全的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半导体光源工程化基地、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太阳能电池工程化基地、福建省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其高效转换器件协同创新中心分平台、江苏省超高亮度四元系外延片及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效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此外,公司也与上下游企业及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技术合作,通过借用外部力量为公司新产品开发服务,加速了新产品开发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生产模式

公司以制定生产计划的方式,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物料计划与采购,生产下单、产品的生产制造,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流程规范,由公司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及检测验证,确定产品的生产过程严格遵照公司的操作指导文件,并最终验收入库。最后根据合同订单期限备货、出货。

(4)销售模式

公司市场营销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销售团队,设立国内、国际市场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设立办事处,并安排常驻业务员跟进区域内封装客户订单,实时反馈,定期拜访,做好生产端与客户端的沟通工作。同时,公司设立完备的研发和客户服务体系,从产品研发、技术指导、售后服务各环节深度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深度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用优质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主营业务产品关键指标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全色系LED外延片和芯片及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和芯片。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关键指标,

(二)行业基本情况

1、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

2023年上半年LED芯片环节整体延续2022年的市场竞争态势,LED芯片厂商营收和盈利能力均承受着一定压力,但随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减弱,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密集出台,从公开信息显示,LED行业响起涨价的声音,部分LED芯片产品价格已有所企稳并呈回升势头,行业回暖的积极信号已现。

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LED产业逐步复苏且以LED照明市场需求恢复较为明显。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指出,LED商业照明是整体LED照明市场中回温最快的应用。在LED照明市场,植物照明、紫外照明、智能照明、健康照明、车用照明等细分领域均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车用照明更是企业重点关注对象,在汽车行业新四化、国产替代化发展的刺激下,LED车用照明需求正不断攀升。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在海外市场继续增长和国内市场的正常运行背景下,LED显示市场需求也逐渐恢复,带动着上游LED显示芯片需求逐步回升,芯片厂商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在Mini/MicroLED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MiniLED背光应用产品的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700万台左右增长至2,100万台左右,而MicroLED芯片市场规模有望成长至3,200万美金左右。根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MiniLED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5%;到2025年全球MicroLED市场规模将超过35亿美元,2027年全球MicroLED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持产业为本理念,深耕LED主业,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并举,寻求公司新一轮发展。随着公司南昌蓝绿光扩产项目产能的释放,当前公司整体产能已经进入国内第一梯队行列中。同时,公司是中国内地红黄光芯片最大供应商之一,继续稳固在红黄光的领先优势。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以GaAs和GaN材料为基础的化合物半导体方向。

3、影响该行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公司所属的行业不具有季节性,但受春节假期会有一定影响。周期性与国民经济周期基本一致,同时受产业技术进步影响。

4、公司主要竞争对手

(1)三安光电(600703):公司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氮化镓、砷化镓、碳化硅、磷化铟、氮化铝、蓝宝石等化合物半导体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芯片为核心主业。根据其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646,949.32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995.07万元。

(2)聚灿光电(300708):公司主要从事化合物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GaN基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根据其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19,906.85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07.25万元。

(3)华灿光电(300323):公司是全球领先的LED芯片及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业务为LED芯片、LED外延片、蓝宝石衬底及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GaN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其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13,583.30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381.67万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贯彻坚守LED芯片主业不动摇,经多年发展,公司现已自主研发和掌握了多项LED生长和制备的核心技术,并依托现有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保有持续的研发投入,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品质的进一步提升,稳扎稳打,使公司LED外延片、芯片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023年上半年,公司荣获“2023年度厦门市重点工业企业”“厦门市2023年绿色技术和产品目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第九届厦门市专利奖一等奖”“2022年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度扬州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江西省五一劳动奖”“2022年度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名单(一等奖)”“2023年度南昌市百户工业重点企业”“2022年度全市工业节能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稳固LED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公司还通过投资、孵化、内部研发等多种方式并举,积极拓展VCSEL激光、MiniLED、MicroLED、紫外UVLED、红外探测器、砷化镓衬底等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机会。利用在氮化镓和四元系LED领域所积累的丰富的化合物半导体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一流的生产管理和品质管控标准,将公司化合物半导体平台优势与产业机会相结合,积极打造公司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

(1)研发情况在红黄光LED外延片及芯片领域,公司拥有MOCVD共48个腔;在蓝绿光LED外延片及芯片领域,公司拥有MOCVD共174个腔(折K465I机型)。

在照明应用领域,重点发力以高品质照明、植物照明、手机背光、电视背光、车载照明等为代表的高端LED芯片。其中,电视背光产品已向终端客户批量供货。车载照明产品也已小批量供货,随着公司车用产品种类和性能的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拓展车用市场。

在传统RGB显示领域,凭借出色的光电转换效率、优异的可靠性、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多家主流显示封装客户的认可,成为国内最大的传统显示芯片供应商。

在Mini显示领域,凭借出色的光色一致性及优异的可靠性,成功导入多家主流显示封装厂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MiniRGB显示芯片批量交货的LED芯片厂商之一。尤其在AM驱动Mini显示领域,以产品在uA级小电流下发光效率高、一致性好和可靠性高等优势赢得某国际大厂的认可,持续交货。

在MicroLED领域,配合客户开发手表应用方向的高光效技术,提升超小电流密度下的发光效率,GaN材料峰值效率对应的电流密度已经小于0.3A/cm2;同时,公司已开发出垂直MicroLED芯片样品可以供客户试样。三合一芯片产品方面,配合终端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争取在年内实现产品级量产。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产能和良率持续稳定提升。地面聚光带隙匹配三结电池CPV性能不断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国外竞品水平。柔性薄膜电池芯片持续降低成本和提高良率,在消费电子领域形成小批量出货,后续有望在无人机和商业航天领域开拓市场。

在激光芯片领域,手机传感、人脸识别、家居测距等领域多点开花,均已形成批量供货销售。车载领域正在配合客户验证,部分产品预计下半年可以批量出货,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多结VCSEL在持续开发和迭代中,光通领域用于数据通信的VCSEL器件开始立项开发。

(2)专利情况

公司注重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共获得14项发明专利授权、11项实用新型授权,同时新增申请48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

2、生产销售渠道优势

公司产品一贯保持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树立了良好的业界口碑。公司已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设立以厦门和扬州为枢纽,依托深圳、中山等多个办事处为支点的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同时,公司拥有成熟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电话指导、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保证客户服务质量。公司将不断完善建设自身营销网络,提高售后服务能力,维护发展稳定的客户群体,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企业文化和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服务用心、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贯彻“以保护环境为己任,追求可持续发展;以法律法规为准则,生产绿色产品;以节能减排为宗旨,推动全员参与”的环境方针,塑造了“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的乾照人进取精神。公司管理层在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均具备丰富经验,公司上下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形成了搭配合理、分工明确、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团队及骨干团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软实力。

4、品牌及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核心、以品质为依托”的服务理念,深入了解公司所在行业长期发展方向和客户产品需求,注重公司与上下游客户的合作共赢。经过多年的发展,凭借公司产品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及可靠性的优势,结合公司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良好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大批优质稳定的客户,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的风险

随着我国LED行业的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及终端应用领域业对高光效、高性能的LED芯片需求不断增加,新形势、新业态可能逐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若公司不能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将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不断推陈出新,促进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产品毛利率,继续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营销网络,开拓新客户群体,扩大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2、产品技术的更新风险

随着LED行业技术的提升和需求的升级,LED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应用格局持续优化。若公司不能保持技术创新,不能敏锐地捕捉行业、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削弱公司的竞争力,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自主创新实力,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注重产学研合作、上下游协同合作,及时研究开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持续推进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研发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公司行业地位。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短缺的风险

外延芯片在LED产业链中属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最大的技术风险在于技术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为高端产业化技术人才不足、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的流失、高层次技术人员培养的成本高且周期长等。

应对措施:一是不断加大培养和引进更高水平人才的力度,不断完善各种激励方式,促进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在最大程度内保持并发展壮大公司现有的核心人才团队;二是加强与台湾及国外相关厂商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引进吸收业界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内部专业技术骨干的专业技术水准;三是广泛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和工艺研究,间接获得技术专家的支持。

4、安全生产的环保风险

公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司生产及环保制度,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各项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以及生产事故种类多样性及突发性,对公司安全生产及环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环保隐患排查,重视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教育,严格执行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防措施,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安全应急演习,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及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落实安全生产、环保责任。

关键词:

热门推荐